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宋明理學
Sung-ming Neo-confucianism 
開課學期
100-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杜保瑞 
課號
Phl3030 
課程識別碼
104 229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5,6(~14:10) 
上課地點
博雅102 
備註
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5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01smnc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1、本課程以《宋元學案》及《明儒學案》之原典選讀為授課進行之主題。
2、本課程進行之主題包括:周濂溪、張載、程顥、程頤、邵雍、胡五峰、朱熹、陸象山、葉水心、陳白沙、湛甘泉、王陽明、羅欽順等專家專題。
3、本課程第四週起,由助教帶領同學分組討論一小時,討論內容為前一週上課內容。
 

課程目標
1、訓練宋明儒學原典閱讀理解能力。
2、認識宋明儒學知識要項,及各家義理內涵,並從而熟悉宋明儒學理論體系。
3、認識宋明儒學對抗道佛挑戰的理論建構方式。
4、認識宋明儒學各家彼此對立的理論衝突之意義及試求解消之道。
5、訓練使用中國哲學方法論對宋明儒學體系進行詮釋的學術能力,熟悉運用本體論、宇宙論、工夫論及境界論的哲學基本問題詮釋架構以為宋明儒學理論世界的解讀架構。 
課程要求
一)上課前先完成討論題目閱讀與反思,並於小組討論時提出討論。
二)上課時專心聽講,並鼓勵同學發問討論。
三)全學期撰寫學習報告三次。考試成績取其較優之兩次成績計算。
四)上課教材為授課教師所著《北宋儒學》及《南宋儒學》專書,同學必備。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北宋儒學:杜保瑞(臺灣商務印書館)
南宋儒學:杜保瑞(臺灣商務印書館)
 
參考書目
1、《新編中國哲學史》勞思光,三民。
2、《中國哲學史新編》馮友蘭,藍燈。
3、《新儒家哲學十八講》方東美,黎明。
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唐君毅,學生。
5、《心體與性體》牟宗三,學生。
6、《宋明理學概述》古清美,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出版,台灣書店印行。
7、《宋明理學》陳來,遼寧教育出版社。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3  第一週:<當代宋明儒學研究與中國形上學問題意識>本課程藉由當代宋明儒學研究,探討中國哲學的形上學問題意識。對於中國哲學的形上學問題研究,提出「存有論」問題意識與「本體論」問題意識之別,藉以區分兩種型態的形上學問題意識,並藉以解決牟宗三及勞思光對於宋明儒學解釋體系的不同意見所顯示的中國哲學解釋體系的理論問題。首先,對於勞思光先生反對儒學的形上學、宇宙論建構之路之說,提出形上學及宇宙論的問題意識的合法性,並藉由多瑪斯哲學的比較,討論上帝存在的哲學建構對於儒家形上學建構的理論意義。對於牟宗三先生以「程朱」之學是「本質倫理」,是與多瑪斯形上學相同思路之說,提出「程朱」之學有其理論上存在的重要意義﹔並指出牟先生由「即存有即活動」之說建立的「道德形上學」是儒學形上學的特殊型態,是本體宇宙論的工夫境界哲學,並以此路徑與基於上帝存在而論說道德的士林哲學進行比較,指出以實踐之路證成形上命題是價值哲學的必走之路。然而在宗教哲學系統中的形上命題之證成卻是一「境界」的問題,在「境界哲學」問題意識的認識中,一切宗教哲學中的它在世界存在之信仰性命題皆是信仰者的修行境界的成果,從而以境界哲學的理論定位而解消中國價值中心本位的形上體系證立之困境。
討論題綱:
一、 你對以思辨哲學及實踐哲學的概念來區分中西哲學的特色有何看法?
二、 你對實踐哲學的解釋架構所可能提供的詮釋功能有何看法? 
第2週
9/20  第二週:<周濂溪境界哲學進路的哲學體系探究>
本課程探討周濂溪的哲學思想,並以他的主要著作《太極圖說》及《通書》之分析疏解為進程。周濂溪開啟宋明儒學義理建構之主要傳統,自有他所關切的重要問題以及他處理問題的哲學方法,本文作者即將提出一套解說周濂溪哲學思想的義理間架,企圖為宋明儒學研究提出一套新的工作模型,而有以重新定位周濂溪哲學在中國儒學史上的哲學創作之理論意義。本課程對周濂溪哲學思想之探究,教學重點在指出濂溪為一聖人境界進路的體系建構,一改牟宗三先生及勞思光先生從形上學進路探究濂溪學說之方式,並非論說周濂溪不建構形上學,而是將境界哲學納入形上學體系中,並由之更清晰見出周濂溪著作的理論重點。其次討論周濂溪對於聖人事業的具體智慧觀點,這一部分的材料更應是儒者踐形的寶貴智慧資產,應該在儒學研究中多予暢說,以強調儒者是真有見識真有實行的哲學家型態。
討論題綱:
一、對周敦頤以《易、庸》詮釋並注重聖人觀而建立新儒學的方法有何反思?
二、周敦頤由「誠」概念談的各項本體工夫對您的人生觀有何啟發? 
第3週
9/27  校外專家演講
東吳大學哲學系沈享民教授(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北宋新儒學興起的哲學史脈絡"
 
第4週
10/04  第四週:<張載哲學體系的基本哲學問題詮釋進路>
本課程將針對張載哲學體系進行基本哲學問題的詮釋,張載是一位體系型的哲學家,他在「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的各個基本哲學問題面向中都有創性觀點的提出,本課程將分開由三個層次來進行,首先陳述《正蒙》各篇主旨,其次講授重要概念範疇,最後講解張載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詮釋進路的方式。
討論題綱:
一、你對張載批判道佛的理論建構有何理解?你認為他的批評是否有效?
二:張載所提出的工夫修養理論,他是怎麼建構的?你認為照他所說的方式去做工夫是否真的對自己有效? 
第5週
10/11  第五週:<程顥境界哲學進路的儒學建構>(第一小時實施分組討論,之後的上課第一小時皆實施分組討論,討論前一週上課的內容。)

本課程主要講授程顥思維之義理型態,呈顯其理論之特色,討論之重點置於程顥特有的創造性觀念重點,課堂中將提出境界工夫的概念,做為解釋程顥哲學的特色。授課所據之材料將以《宋元學案》中之《明道學案》的材料為主,間及《二程集》中已注明為程顥者或已為牟宗三先生選輯為程顥之著作者。討論題綱:一、請說說你對程顥為人意境的看法? 二、請說出你對程顥從境界展現的進路所呈現的思想內涵的觀點? 
第6週
10/18  第六週:<程頤形上學工夫論與易學進路的儒學建構>本課程以呈現程頤工夫理論與形上思想的義理格局為教學重點,並及於程頤易學著作的理論意義之說明。在形上學義理方面,程頤以天命說性,以性為善,論說性善論的本體論,此一義理自是孔孟易庸之一貫之論述。程頤以氣稟說惡之來源,此說(fa64)儒學解決性善論的理論與現象割離的理論困境,又與張載之創作義理方向一致,實為儒學言說善惡問題的重要建樹。程頤以心為善以惡為情為欲為意為氣諸說,保住心概念之本善之定義而從而得以繼續要求於主體的向善實踐的動力,此說在定義上雖有勉強,但是義理上保住向善實踐的心的主宰義,確實極為符合儒家立場的建樹。在工夫理論方面,程頤以主敬說說本體工夫,是為一徹上徹下的本體工夫理論,義理完整。程頤論工夫又以格物致知的詮釋,提出一套重視客觀環境條件的知識性掌握的學習目標以及主體心意志貫徹的下學上達工夫理論,實為具現實經驗的更為完整的工夫理論。程頤最後以心性天理性命一事總收本體工夫的融貫義理,展示了他的理論已甄圓滿的境界。程頤注易,重視《周易》經文作為君子修養成聖的詮釋意義,(fa64)儒學義理易一路撰寫了解義之經典之作。程頤另涉及理論議題眾多,本課程主要討論關於境界哲學相關問題,以及氣化宇宙論的若干意見,以及涉及歷史哲學命定論思想的部分。
 
第7週
10/25  第七週:第二章<胡宏在儒學基本哲學問題的理論建構>本文討論胡宏儒學相關論旨,指出胡宏說天理人欲觀念並無背離宋儒基本立場。其對佛教的批判意見,僅見儒學立場的申述,未見深入的佛教義理的辯論。對老子的批判意見,多為誤解老子意旨之說,甚至胡宏自己有完全同於老子意見的話語,卻不能認出老子所說與他自己所說的一致性。胡宏接受命定論的思想,但未能建立理論,說明原因。他對天人感應思想的態度,是肯定之、使用之卻多發揮主體德性義而減少天道的位格性。他對鬼神概念的使用確有承認鬼神存在之態度,主要即是於祭祀活動中肯定之,卻亦未能說明鬼神存在的宇宙論地位。五峰亦具有境界哲學思路的意見,與明道的思路完全一致,但也因此有以境界展現之思路誤解他人本體工夫思路之說法者。對《大學》格物致知說的詮釋,完全肯定《大學》意旨,與程朱之說法完全一致,此事應可見出程朱陸王別異之應另為它旨,而不能定死在格致說中。對《中庸》已發未發說的詮釋,一路為與程頤相同的中體的存有論思路,一路為未發已發的工夫論思路,此處是朱熹的批評有誤,胡宏之說甚為平正。此外,境界哲學進路的人物評鑑智慧,則是五峰繼承其父春秋學傳統的一項有深刻洞見的理論展現。而工夫論進路的具體人生智慧,則說明了胡宏對儒學實踐的深刻體察。本文之作,詳盡地討論了胡宏各種儒學問題的意見,企圖藉此定位這位大儒的學思風貌,更有意藉此對當代若干宋明分系的說法提出異議,以推進宋明儒學研究的新進程。  
第8週
11/01  第八週:第六章<朱熹形上思想的的建構>本課程討論朱熹形上思想,說明其有繼承北宋儒學的必要性及義理創作的特殊性,更有與其工夫論不同思路的獨立性。首先討論勞思光先生及牟宗三先生對朱熹的批評意見,對於勞先生的心性論中心之解釋架構對朱熹存有論義的形上學的批評,指出勞先生的心性論中心亦須包含形上學議題之意旨,而朱熹之形上學意見可以不混入工夫論意見而有其獨立意義。對於牟宗三先生以朱熹存有論不負擔創生實踐功能,指出牟先生的問題意識是工夫實踐以至境界完成而非存有論思路,而朱熹是在談論存有論,因此不必受到這樣的批評。其次討論形上學概念在當代學界的使用定義,藉由區分實踐哲學的工夫境界論及形上學的宇宙論本體論和存有論的概念使用意義,以說明朱熹形上思想遭受批評的原因,並為朱熹澄清。接著說明朱熹特殊具有創造性意義的存有論形上學觀點,討論朱熹的理氣概念架構以說天地萬物的存有論架構,指出這是特殊的形上學論題,並毋須與工夫論議題混為一談。並就人存有者而言,說明朱熹以性善說為宗旨說本體論及人性論、並藉性氣結構說人的為惡現象、以及在人的氣稟限制中說命定論、及朱熹對整個儒學史的人性論理論意見之重整系統、最後落實於以心統性情說以確立道德實踐主體的存有架構,這一部份的討論正是朱熹集北宋儒學之大成,並最能徹底解決儒家性善說的形上學問題的創作系統,應予清晰解讀及準確理解。本課程藉由形上學問題意識的釐清,來說清楚朱熹所談的形上學問題,用以區隔朱熹工夫論的發言,並避免當代學者從工夫論進路批評朱熹不如象山及陽明學的意見。討論題綱:一、你是否了解朱熹存有論型態的形上學和一般本體宇宙論的形上學及工夫境界論的理論異同及理論關係?請嘗試說明。二、你認為朱熹藉由理氣心性情的存有論架構是否解決了儒家人性論的問題? 
第9週
11/08  第九週:第七章<朱熹經典詮釋進路的工夫論建構>與第八章<朱熹其他詮釋傳統的本體工夫論> 朱熹哲學體系龐大,對各種哲學基本問題都有大篇幅的觀點發表,但究竟朱熹真正在哪些哲學基本問題上有重要創作呢?這在學界間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因此學界對朱熹哲學的研究成果也就顯現為各學者自認為的重要議題上的體系面貌,這就有了將朱熹視為談形上學的哲學家,或是在工夫論上有缺失的哲學家的說法。本文之作,是要站在哲學基本問題研究的立場上,對朱熹被批評的工夫論宗旨,進行當代學術研究的重新定位,指出朱熹有鑿鑿確實的本體工夫的觀念,並且幾乎就是與象山、陽明之學說一致的程度,關鍵就在,一些朱熹談本體工夫的材料向來沒被注意,學界關切的是被象山定位了的朱熹形象,並且理論錯置地在朱熹形上學理論部分談他的工夫論思想,一方面不能注意到朱熹的工夫論有個著明顯而大量的「經典詮釋進路」,另也有個深入且生動的指導弟子的「語錄」中的話語,就是在這個語錄中的指導學生的話語中,呈現了學界向來忽略了的朱熹的本體工夫的觀點,這些材料的內涵,說它跟象山、陽明的心學所言是一致的這一點也不為過,因此過去對朱熹談工夫觀點的批評性意見都無法成立,那是一些始終沒擺脫「朱陸之爭」格局視野下的看法,是沒有把朱陸的意氣之爭與朱陸的學術觀點做出區隔的看法,也是沒有把朱熹討論形上學與討論工夫論的觀點做出區隔的看法,更是沒有將朱熹做經典詮釋與作觀念創作的學術意見予以區分的做法。  
第10週
11/15  校慶放假 
第11週
11/22  第十一週:第七章<朱熹經典詮釋進路的工夫論建構>與第八章<朱熹其他詮釋傳統的本體工夫論> 朱熹哲學體系龐大,對各種哲學基本問題都有大篇幅的觀點發表,但究竟朱熹真正在哪些哲學基本問題上有重要創作呢?這在學界間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因此學界對朱熹哲學的研究成果也就顯現為各學者自認為的重要議題上的體系面貌,這就有了將朱熹視為談形上學的哲學家,或是在工夫論上有缺失的哲學家的說法。本文之作,是要站在哲學基本問題研究的立場上,對朱熹被批評的工夫論宗旨,進行當代學術研究的重新定位,指出朱熹有鑿鑿確實的本體工夫的觀念,並且幾乎就是與象山、陽明之學說一致的程度,關鍵就在,一些朱熹談本體工夫的材料向來沒被注意,學界關切的是被象山定位了的朱熹形象,並且理論錯置地在朱熹形上學理論部分談他的工夫論思想,一方面不能注意到朱熹的工夫論有個著明顯而大量的「經典詮釋進路」,另也有個深入且生動的指導弟子的「語錄」中的話語,就是在這個語錄中的指導學生的話語中,呈現了學界向來忽略了的朱熹的本體工夫的觀點,這些材料的內涵,說它跟象山、陽明的心學所言是一致的這一點也不為過,因此過去對朱熹談工夫觀點的批評性意見都無法成立,那是一些始終沒擺脫「朱陸之爭」格局視野下的看法,是沒有把朱陸的意氣之爭與朱陸的學術觀點做出區隔的看法,也是沒有把朱熹討論形上學與討論工夫論的觀點做出區隔的看法,更是沒有將朱熹做經典詮釋與作觀念創作的學術意見予以區分的做法。  
第12週
11/29  第一次撰寫學習心得報告。 
第13週
12/06  校外專家演講:文化大學哲學系蔡龍九(臺灣大學哲學博士)宋明哲學的理解方式與運用—以朱熹、陸象山、王陽明為核心。 
第14週
12/13  第十四週:第九章<朱熹對三教辯正的鬼神問題之處理>朱熹建構理氣論的形上學系統以論究天地萬物,甚至以魂魄論論說鬼神,從儒學史來看,那個在孔子處不談的鬼神問題,在董仲舒處以天的角色大談的天神問題,在張載處以神化作用解消的鬼神問題,卻在朱熹這裡以理氣論的結構而予以知識的說明,包括了人死為鬼的可能性說明、祭祀感格的可能性說明、占筮感通的可能性說明、民間祭拜行為的意義說明等,鬼神在儒家哲學的理論體系中有了意義明確的存在性了。本文對於此一議題的討論重點便是在說明朱熹理氣論認識架構下的儒家鬼神觀是如何建立的,以及朱熹說明儒者應如何對待此一在經驗世界中確有其事的鬼神現象,最後再整體討論經過朱熹的理論建構之後儒釋道三教的理論辨正又進至了一個怎樣的新境地,檢討其說是否真正撼動了儒釋道三教價值辨正的理論衝突問題。  
第15週
12/20  第十五週:第十章<陸象山工夫論進路的儒學建構>本課程討論象山心學的知識意義以及象山一般學術意見,首先說明象山學向為學界熟知的心學系統的知識意義,指出象山不做新理論的開發創作,而著重傳統義理的實踐落實,其論於心學諸說者皆是原有義理的繼承,唯有新意者即是轉為實踐的要求,因而顯現為象山學的特色,因此象山學即是一工夫實踐要求之學。因為象山要求實作工夫,因此象山論為學方法諸說便實具重要性,這便是象山更具體的工夫理論,如立乎大者說、立志說、自立說、實得說等等,這些為學方法的意見實更能彰顯象山學思的風格,因此本文以工夫論進路為象山論學的型態定位。象山雖非系統性理論家,但仍有若干具有學術知識意義,但向來不為學界熟知的象山一般學術意見,亦值得介紹,包括:對「無極」概念使用的否定、對「持敬」概念使用的否定、對「容心」與「平心」概念使用的否定、對「小人」觀念的新解、對「異端」觀念的新解、對「氣稟」概念的使用、對「知行」問題的意見、對《大學》「格物致知」觀念的解讀、對朱子為學之道的批評意見、對曾子傳道統的觀點、對儒佛之辨的觀點等等,其中有些意見顯現象山自己固執的為學態度,有些顯現象山與朱熹有驚人的一致性說法,至於辯佛意見則顯示象山鞏固儒學的嚴正態度。討論題綱:一、你對象山心學進路的工夫論建構有何意見?這是不是就是一套要求做工夫的系統?而不是談形上學體系的地方。二、象山一般學術意見項目繁多,說一說你對他的這些意見的看法。 
第16週
12/27  第十六週:<王陽明由《大學》及《孟子》詮釋的本體工夫論>王陽明於三十多歲在貴州龍場驛站體悟「格物致知說」之後,即以此說之宗旨逐步衍伸出其它命題觀念,實際上他的「格物致知說」即是對《大學》格物致知概念的新解,以此為宗旨,提出對於心意知物概念關係的說法,因而於晚年有「四句教」的提出,其中還包括對於「知行合一」的暢說,對於「窮理」概念的格物致知義之解說,提出「致良知說」深化格物致知說,提出「去人欲存天理說」落實格物致知及致良知說,提出「必有事焉說」還是為落實知行合一意旨,提出「心即理說」以倡說實踐。而這一切都是本體工夫的觀念系統,就是提出本體工夫的觀念並要求實踐落實的意旨。此外,本體工夫預設了本體,這就有了形上學意味的哲學討論,就此而言,陽明倡說最力的就是「良知」概念,良知就是本體、就是心體、就是道、就是性,良知有種種特色,因此展開動靜、善惡、有無諸說,但亦都是為了致良知之本體工夫論作為理論依據而提出的。另外,陽明亦倡說「天下萬物一體」的意旨,這也是為了致良知的工夫論做理據的意旨,但這一條已經是張載、程顥皆已提出的觀念了。 討論題綱: 一、試說王陽明由良知及本體說的價值意識的本體義涵及抽象思辨的本體特徵。 二、試說你對王陽明的格物致知說與「陽明四句教」的看法。 
第17週
1/03  第十七週:<王陽明的三教辯證與教學風格>本課程談王陽明的三教辯證與教學風格,旨在說明陽明對道佛兩教知識系統的意見,以及他的特殊教學風格。陽明早年既學仙道又究心禪佛教事物,但龍場悟後,即建立自己的儒學思想系統,從此道佛兩教相關事務便不再放在心上,偶有弟子問及,皆明快回答處理,表現了成儒者一家之言後的王陽明三教辯證的具體意見,值得研究。然而,陽明辯證於道佛的語言畢竟只是表面上的對話,陽明自己的哲學立場才是決定三教辯證立場的關鍵,理論上說,這便是陽明的形上學立場問題,可是,王陽明不是一個形上學色彩濃厚的儒學家,王陽明是一位實踐成功的儒者,以其深刻的洞見與實踐而證說了儒者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實踐的依據輻湊在良知觀念中,而良知觀念便是陽明形上學的基準,是他的形上學觀念中的最高範疇與宇宙本體,以本體宇宙論的哲學基本問題來說,良知即此宇宙本體。關於陽明良知說的價值意識及存有論特徵部分,筆者已有它文討論,為使陽明三教辯證意見更見明晰起見,此處仍有必要就其良知說的本體宇宙論立場予以介紹,又為了讓他的本體宇宙論清楚起見,陽明未及深論但事實上存在的氣稟說的立場亦需予以解明。討論完他的良知說之本體宇宙論特色及氣稟存有論立場之後之後,再進入他的三教辯證意見的說明中。另,陽明智悟過人,龍場後弟子開始聚集,一生兵馬倥傯之際未嘗停止講學,講學不只建立學說更見影響人心,其與弟子言語互動的教學紀錄顯現了對人性的透徹與對良知教的自信,其教學風格十分值得介紹。有以陽明近禪,依其教學風格,亦確有近似之處,但仍只是風格近似,而非立場相同,關鍵仍在價值意識與世界觀的差異中,陽明是站在儒家價值意識及世界觀理念的基礎上對弟子進行教學引導,與禪師弟子言語互動便只是外在形式上的相近而已,但就是這樣的近似的風格即是極有特色的地方,本課程將予介紹。討論題綱:一、請問你對王陽明面對道佛的理論與實務的態度有何看法?二、請問你對王陽明教導弟子的嚴厲風格有何心得? 
第18週
1/10  第二次撰寫學習心得報告。